10%穩定回報

「請注意頁底重要聲明」

股市過去兩年大上大落,令唔少人改變,想以後賺「穩定回報」,舊年輸得太慘要返璞歸真?事實上,近期多了投資者買收息股,目標是股價升值加股息收入每年有5-10%「穩定回報」,究竟所謂「穩定回報」是否存在於股票市場?

另外,經常聽到人講,股票市場長升長有,例如美股可以預期每年有8-12%回報(或平均10% ± 2%),但這平均數的背後,隱藏了多數人會忽略的一個因素,就是股市波幅。

估吓美股自1970年至2018年有幾多年的回報率是8-12%?答案係只有3次,而回報高過 +30%或低於 -10% (或平均10% ± 20%) 的年份反而有13次!所以投資者可以「預期」每年回報是10%,但期間回報率必定係大上大落,心情也跟隨股市上下波動⋯⋯還記得2017年的亢奮,及2018年的沮喪嗎?

以香港一位著名基金經理為例,基金成立近8年,年回報率約9%,但每年基金價格大上大落,從未見過有一年的回報率處於9%左右。他2017年成績彪炳,差不多跑贏所有同行及恒指,取得超過4成回報,但2018年卻跑輸指數,錄得超過兩成虧損,一來一回其實每年9%回報都無。最慘係不少散戶見他2017年表現出眾,2018年才高位認購,揸左一年輸了兩成,現在考慮止唔止蝕,他們不單止從未享受過「穩定」回報,與認購時假設的回報率相去甚遠 (基金持有人抱有錯誤的期望)。

所以大家做投資前,最好有少啲假設,尤其是睇到過去幾年做得好的股票或投資產品,隨時高追不單止升浪食唔到,反而見頂後要坐足成個跌浪。若你1997年買港樓,2000年買電訊盈科( 0008),2007年追中國人壽( 2628)或中國石油(0857),2011年買黃金,2017年買bitcoin及2018年買蘋果及亞馬遜,你應該有很深的體會。

新年假期間又看到Universa的Spitznagel在彭博接受訪問,其中帶出最重要的訊息是,投資者要提升長期回報率,首要是避免大輸(extreme losses)。若然投資組合一年內大跌50%,隨後需要連續兩年追近50%升幅才打平手,所以就算追得返,前後已經損失了三年時間,因而拖低長期回報率。

如何避免投資組合出現巨大虧損?其中一個方法是跌市期間離場,但這方法講就容易,執行時難度極高,現實中投資者每每是過早看淡離場或太遲入市,因而錯過了最佳的上升日子。美銀美林分析不同年代的美股回報率,若10年內只要錯過了最大升幅的10天,投資回報隨時減半,甚至由正轉負!這是那些經常把「現金為王」掛在口邊的人沒有看過的數據,若那些人以為自己可以適時離場,又能夠在大升日子出現前全數買回,應該已經是索羅斯那種神級的投機大師,他們是嗎?為何不在Davos演講?

以漁夫多年的觀察,要提高長期回報率,最穏妥的做法是避免高追估值貴及熱門的資產及股票,同時尋找估值便宜及「當頭起」的資產及股票。因為未來回報與買入時的估值水平息息相關,買入估值便宜的股票,未來回報一般會優於高價追入估值昂貴的股票。

下圖是GMO做的估值分析,從中可見美國大型股估值貴兼預期回報低(例如大部分標普500指數成份股),反而新興市場價值股的估值便宜,未來預期回報最高。

至於其他資產類別,商品相對股票及債券便宜,銅價更在美元反彈期間不受影響(並升穿200天線),近期與商品有關的股票也不少跑赢股票指數並明顯企在200天線之上,包括巨企BHP及Rio Tinto,這個大勢值得留意。

Source: Finviz

https://goo.gl/hkcCcR

重要聲明:股市漁夫內的所有內容,包括本影片,絕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或購買任何股票及金融產品的特定推薦意見及/或不構成任何游說或要約,以購買、出售或以其他方式交易任何證券、期貨、期權或其他金融工具或其他產品,漁夫系統的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漁夫系統的內容進行投資。用戶必須留意,漁夫系統的所有訊號,並非是買賣訊號或任何投資建議,而所有訊號均是全自動用第三方提供之客觀市場數據計算出來的結果,當中並不涉及任何人為的想法、修改、修訂或任何投資建議。本網站包含的所有內容、資訊、訊號,並不針對任何特定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以及可能使用或接收該內容的特定人員的特定需求。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各種金融產品的個別特點、個人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詳情請重溫股市漁夫FAQ免責聲明。

最後更新: 2019-02-08